四、武術意象:一種典型的藝術化物象
武術意象并非是對現(xiàn)實中攻防格斗技能的直觀再現(xiàn),而是以現(xiàn)實中存 在著的打斗、搏斗技能作為素材,對其進行特殊地加工和改造而得到的另 外一種表現(xiàn)方式。它們通過對“物的模樣”地再現(xiàn),呈現(xiàn)給觀賞者的“物 的形象”是一種非現(xiàn)實的形象。各種拳打腳踢的方法、翻滾跳躍的技巧, 以及對工具利器的運用等一些現(xiàn)實生活中的行為都是自然形態(tài)的,而武術 拳家們把這些自然形態(tài)的行為都轉化為武術的具體內容——武術技擊技法, 使之成為一系列具有直觀性、可感性的“物的形象”。由于“物本身的模 樣是自然形態(tài)的東西。物的形象是‘美’這一屬性的本體,是藝術態(tài)的東 西”,因此,“武術意象”也就是一種“物的形象”的東西,它是“藝
術態(tài)的東西”。對于審美主體而言,“武術意象”這一藝術化的形象是他們 對武術這一審美客體進行審美活動的開端,是他們獲得審美體驗的本原。
與此同時,作為一種“意象”,武術技術技法也是具備“達意”效果 的“象”,它是承載了武術拳家們內心世界中主觀之“意”的藝術化了的 “物象”。當武術拳家們在對各種格斗技能、搏斗技法進行選擇、加工、組 合的時候,就已經對這些原始的武術技法進行了帶有主觀色彩的“人化” 與“審美化”的處理與加工。他們旨在對現(xiàn)實中的格斗與搏擊進行一種形 態(tài)的表現(xiàn),而絕非僅僅只是對實戰(zhàn)技擊場景的真實再現(xiàn)。這就使得武術拳 家們在不經意間將自己的主觀之意融人到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在主觀情感的影 響下改變了原始武技的形式和樣貌,實現(xiàn)了對原始武技從表象到意象的 超越。
綜上所述,“武術意象”的生成與存在是建立在武術拳家們對各種格 斗-技術、搏斗技能的體驗和感悟的基礎之上,這種從表象到意象的轉化過 程可以“推動審美體驗由低級向高級發(fā)展”[n。在武術拳家們對武術技術 技法進行人格化的藝術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藝術化了的武術形象既反映了原始 武技的原形,又反映了主體的主觀精神與情趣。所以說,“武術意象”在 向人們展示出武術的藝術表現(xiàn)方式的同時,也向人們表明了武術藝術表現(xiàn) 的目的所在。這些熔鑄著武術拳家們主觀情感的、審美形象化的武術技術 技法就構成了中國武術的種種意象,它們成為了能夠被觀賞者認知、體驗、 感悟并產生無限遐想的一種典型物象。因此,“武術意象”是一種典型的 藝術化物象,它成為了構成中國武術的藝術本體的內容之一。
第三節(jié)武術意境:一種藝術的想象空間
“意境”是中國古典文學范疇中的重要概念,它是指作者在詩歌與散 文中,通過形象描寫表現(xiàn)出來的境界和情調,是抒情作品中呈現(xiàn)的情景交 融、虛實相生的形象。例如,從中國的古典詩論來看,“唐代詩人王昌齡所 做的《詩格》中,就把詩分為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
意境,唐代司空圖提出的‘韻味說’,宋代嚴羽的‘妙悟說’,清代王士禎 的‘神韻說’,直到近代王國維的‘境界說等等,他們所指的都是 “意境”。同時,“意境”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所獨有一個美學術語,它被 看作是中華民族在長期藝術實踐中形成的一種審美理想境界,這種對于審 美理想境界的追求,使得中國傳統(tǒng)藝術對于藝術的“意境”尤為的看重 例如,“戲曲、音樂、舞蹈、繪畫、書法、建筑、園林等,均注重創(chuàng)造意 境,將意境創(chuàng)造作為藝術追求的極致”[2]。
在當代中國武術研究中,也出現(xiàn)了一些關于“意境”的研究。但是, 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這些對中國武術“意境”的研究其內容略顯空泛,很少能真 正地揭示出中國武術“意境”的內在涵義。因此,本研究試圖借助藝術學 的理論,對中國武術“意境”的內涵及表征展開探索性的理論研究,
一、“意境”的本質解析
(一)“意境”是由審美主體產生的精神感受
幾千年來,中國的藝術家和批評家?guī)缀醵荚谧杂X或不自覺地將“能否 創(chuàng)造出藝術境界”作為衡量藝術品高低的一個重要標準。然而“意境”的 定義又是寬泛的,許多學者對于“意境”都有著不同的注解。
宗白華先生指出:“藝術家以心靈映射萬物,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現(xiàn) 的是主觀的生命情調與客觀的自然景象的交融互滲,成就了一個鳶飛魚躍、 活潑玲瓏、淵然而深的靈境;這靈境就是構成藝術之所以為藝術的‘意 境蒲震元先生認為:“意境就是特定的藝術形象和它所表現(xiàn)的藝術 情趣、藝術氛圍以及它們可能觸發(fā)的豐富的藝術聯(lián)想與幻想的總和。”[4) 成遠鏡先生認為:“所謂意境,就是藝術家用心靈構筑的靈性空間,它具有 深廣的人生歷史蘊涵和宇宙生命意識,又有化虛為實、象外生象,能給人
以廣泛聯(lián)想與無窮韻味的審美特征,是藝術作品中超越現(xiàn)實時空,富有形 而上意味的藝術境界。”[11彭吉象先生認為:“意境就是藝術中一種情景交 融的境界,是藝術中主客觀因素的有機統(tǒng)一?!?sup>[2)……
從不同的藝術家和理論家對“意境”作出的詮釋,可以使我們獲得對 “意境”本質內容的把握,即:“意境”并不是一種客觀的存在,而是一種 主觀的感受。它是人們在審美活動中,由審美的主體——觀賞者對于藝術 本身所產生的一種精神感受或情感體驗,它能夠令審美主體在精神上產生 一個無限想象的空間。
(二)“意境”是由"意象”引發(fā)的藝術想象
“意境產生于藝術審美的過程之中,是審美主體在對審美對象進行觀照 時,審美意識高度興奮,完全沉浸在一種精神的享受之中而形成的特殊狀 態(tài)。”[3]由此可見,意境是從人對審美對象的觀照中獲取的,唯有透過 “有意味的形式”才可以獲得。這種“有意味的形式”就是我們前面所探 討的“意象”,所以說,“意境”是由“意象”產生出的。
“意境”是審美主體對審美客體產生的具有主觀性的情感和感受。對 于藝術欣賞者而言,“意象”作為欣賞者認知的藝術典型,成為了“意境” 得以生成的客觀基礎?!耙饩场币浴耙庀蟆边@一生發(fā)點作為審美寄托,并 在此基礎上產生所謂的“象外之象”,讓觀賞者獲得更深層面的感知與想 象,給人一種特殊的情感體驗,讓人沉吟玩味,難以忘懷。故此,古風先 生提出:“判斷藝術作品中有無意境的基本標準之一,就是看它有無自然意 象。這是惟一能夠將‘意境’內涵落到實處的本質所在,也是清理‘意境 泛化現(xiàn)象’的一條準則
“意象”是一種“象”的存在,是有形的審美形態(tài);而“意境”卻是 “境”的存在,是審美主體因“觸景”生成的情感與感受,是無形的意識 形態(tài),在藝術中,審美主體的主觀情感與感受需要通過有形的載體來獲得,
那么“意象”就成為了這個載體。借助“意象”的作用,審美主體才會產 生心靈上與情感上的觸動,“意境”才會應運而生。正如王國維先生所說: “境非獨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的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 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所以,“意境”的構成離不開“意 象”的抒發(fā)和表現(xiàn),反之,“意境”便無法構成。
二、武術意境:“情”與“景”的交融
在藝術理論中,普遍地認為“意境”是由兩個層面的內容所構成:一 個是來自于藝術家主觀層面的“情”,另一個是來自客觀現(xiàn)實——物象升 華而成的“景”?!扒椤焙汀熬啊庇袡C融合在一起,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情景交融,“意境”才得以化生。所以,“意境是主觀情感與客觀景物相熔 鑄的產物,它是情與景、意與境的統(tǒng)一”在中國武術中,武術這一審 美客體也同時涵蓋“情”與“景”的內容,體現(xiàn)著“情”與“景”的交 融,體現(xiàn)著“情”與“景”的相互映襯。
(一)武術意境中的“情”
意境的創(chuàng)生過程,是通過創(chuàng)造景物的意象為路徑的過程。在這一過程 中,描述自然景物的意象固然重要,這是意境的“重表現(xiàn)”特征,但是, 意境還具有著“重抒情”的特點。因為“意境在主客體統(tǒng)一中側重于主 體,側重于抒發(fā)藝術家自己的情感”m,所以藝術家的思想、情感、情趣 等內容也是藝術作品不可或缺的內容?!拔湫g意境”中的“情”,所指向的 是武術拳家們作為實踐活動的主體所擁有的體驗、思想、理想、情趣等方 面的內容。
體驗,可以被認為是武術拳家們對武術拳法本身所形成的個人見解, 是他們建立在自己習練武術的經歷之上而漸漸形成一種主觀層面的情感。 個體的體驗不同,對于拳法招式的主觀理解就不同,所演練出的技術形態(tài)也就不同。因此,武術中會存在著“一手多法、一法多用”的不同技術形 態(tài),以及“形同而意不同”的不同技術流派。
思想,可以被理解為指武術拳家們對拳理、技理,以及技法原則等層 面上形成的認知,是對武術技術的宏觀上的把握。如太極拳的拳理是以陰 陽理論為核心,結合中醫(yī)經絡學,道家導引、吐納術,綜合而成的拳術; 八卦掌“以《易經》的不易、變易和簡易之理”為其拳術思想的要義。
理想,可以被認為是武術拳家們對拳術風格與特點的追求。如查拳的 武術先輩們用“工整、流暢、飄逸、縱連、雄渾、縝密、端嚴21高度的 總結和概括出“查拳品”;南拳的武術前輩提出“以形為拳,以意為神, 以氣催力,以關發(fā)氣;動作樸素明朗,拳勢激烈,賦予陽剛之美”[31的要 求。中國武術拳種林立,風格迥異,正是反映出體現(xiàn)拳家們對于武術技擊 的表現(xiàn)存在不同的傾向和追求。
情趣,可以被理解為武術拳家們對于拳術的架勢、形態(tài)上的主觀偏好。 例如,從河南陳家溝發(fā)源的太極拳發(fā)展至今形成了以陳氏、楊式、武式、 孫氏、吳氏為代表的五大太極拳體系,而且其中大部分的太極拳還有大架、 中架、小架等不同的拳路;八卦掌也形成了“尹式八卦掌、程式八卦掌、 史式八卦掌、梁式八卦掌和形意八卦掌”這五大流派。不同的技術形態(tài) 的表現(xiàn)形式,足以表現(xiàn)出武術拳家們不同的主觀偏好和追求。
可見,武術作為一種以人為主體進行創(chuàng)造和參與的身體活動,其主觀 性的存在使得武術拳家們可以將各自不同的認知、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感 悟融人武術的技術形態(tài)之中,并滲透到武術最深層、最內核的那個層面。 這些內容無疑寄托著拳家們對于武術獨到而深厚的思想與情感,以及在主 觀上的種種訴求。因此也可以說,中國武術是武術拳家們對各自習練武術 技藝所形成的拳法思想和情感的凝結和體現(xiàn)。
(二)武術意境中的“景”
“藝術意境是在審美活動中主、客體兩方面的統(tǒng)一?!?sup>[|]這種“統(tǒng)一 性”體現(xiàn)在審美主體對于審美客體的藝術欣賞的過程之中。藝術是用來被 欣賞的,藝術欣賞的過程實質上就是觀賞者作為審美主體,對藝術或者藝 術品進行的感知和體驗的過程。在這樣一個欣賞的過程中,藝術自身“相 對穩(wěn)定的物質載體與形式符號以及由這些形式符號所指向的具有相對穩(wěn)定 性的想象世界會被觀賞者感知,并在他們的腦海中引發(fā)相對獨立的 “聯(lián)想”或“想象”。這些“聯(lián)想”和“想象”是審美主體在思維上生成 的一種對于藝術或藝術作品形象化了的東西,它們構成了意境的“景' 對于中國武術而言,“武術意境”的“景”是指武術觀賞者對武術這一審 美客體觀照之后而產生的藝術化的聯(lián)想或想象。
“武術意境”中的“景”也是一種“象”,較之于武術意象而言,是一 種“象外之象”,是產生于武術意象之上的“象”。在前面的論述中,我們 將“武術意象”定義為一種典型的藝術化物象,它是由武術演練者通過各 種形式和內容的武術技術動作的演練塑造出的藝術化的形象然而,武術 意境中的“景”與之不同,它是由審美主體產生的“象”,即觀賞武術演 練的人依照武術演練者的行為活動而進行各種聯(lián)想和想象的結果。因此, 武術意境中的“景”是通過武術演練者的武術意象誘發(fā)出來的,是審美主 體對于審美客體進行感受而形成的主觀認知。
“武術意境”中“景”,具有“抽象性”的特點。這種“景”并不等 同于現(xiàn)實中的生活形象,它是“對生活形象的變形和改造的結果”意象的再次成象,武術演練者的各種肢體運動為觀賞者呈現(xiàn)出的技術動作 具有強烈的“感知性”,它使得觀賞者在觀賞的同時能夠依據這些“符號 化”的“物質載體”在自己的思維中進行藝術的想象,依照自己的生活經 驗去想象出一個具體的世界。
例如,在《陳氏太極拳圖說》一文中記有:“一片神行之謂景,景不
離情,猶情之不離乎理也。心無妙趣打拳,則打不出好景致。問何以打出 好景致?始則循乎規(guī)矩,間則化乎規(guī)矩,終則神乎規(guī)矩。在我打得天花亂 墜,在人自然拍案驚奇。里感有情,外感有景,真如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陽春煙景,大塊文章。處處則柳弱花嬌,招招則山明水秀。游人觸目興懷, 詩家心馳神往,。真好景致也0拳景至此,可以觀矣,[n從中,就可以體 會到在拳家行拳的同時,觀賞者能夠產生對武術意境的想象,拳家充滿濃 郁韻味的表演令觀賞者對于意境中的“景”回味無窮。
所以,“武術意境”中的“景”,是觀賞者通過自我的藝術想象來實現(xiàn) 對武術的具象、意象的再次創(chuàng)造,是審美主體主觀認知的結果,是由審美 主體抽象思維活動的結果。這如同人們在欣賞一幅幅優(yōu)美的繪畫作品時, 會對紙上的畫引發(fā)的美的聯(lián)想與想象一樣,都算的上是一種藝術創(chuàng)造活動。
(三)武術“情” “景”的交融構成武術的藝術整體
王夫之曾說:“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于詩者,妙合無垠。巧者 則有情中景,景中情?!彼€講到:“景中生情,情中含景,故曰,景者 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梢姡饩持械摹扒椤笔恰熬爸星椤?,意境中 的“景”是“情中景”,是在客觀意象中體現(xiàn)出的主觀情感,是在藝術形 象中蘊含的藝術意蘊,“情”與“景”契合無間、高度統(tǒng)一,勾勒出一個 藝術境界,最終形成了一個有機的藝術整體。
中國武術也正是因為存在了意境的“情”和“景”,才能夠成為具有 藝術性的整體。武術意境中的“情”反映出武術拳家們的審美體驗、情 感、理想、意趣等內容,表明了中國武術是武術拳家們完成的一種藝術創(chuàng) 造的活動;武術意境中的“景”向人們表明中國武術是通過自身的藝術形 象引發(fā)審美主體對于武術進行藝術化、整體化聯(lián)想和想象的活動。中國武 術中“情”與“景”的交融,使得中國武術具備了“境生象外”的特征,形成了獨特的藝術境界。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正是“情”與“景”的交融 構成了中國武術藝術屬性的存在。
瀏覽1,07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