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虛步提撩(童子獻書)
右手握劍以腕關節(jié)為軸,轉腕使劍尖從前向左、由頭頂向 后上、向右、向前下直臂斜面繞行轉動一周,手心翻轉朝上;同 時,身軀稍向左轉,左腳從身后向右插步,兩腿交叉(圖3-23)。
上動未停,身軀從左向后轉;右手握劍隨之用劍刃前段從 東向下、向西、向上弧形繞行撩起,屈肘將劍柄提至額前上方,手 心朝右,劍尖斜朝前下方;左手劍指屈肘附于右腕里面,手心朝 左,拇指一側朝下,肘向外撐;同時,左腿屈膝半蹲,右腿屈膝以 右腳腳尖虛點地面,成右虛步;眼視前方(圖3-24)。
要點:劍的斜面繞行與轉身提撩須前后貫穿一氣,提撩的劍尖 斜下垂約與肩平齊,兩臂肘要屈圓,虛步要分清虛實。
第二段
(十三> 左右抄掛(左右插花)
1.右腳向前半步,重心前移,右腿屈膝,左腿伸直;右手握 劍使劍尖從前直臂向下,由右腿外側向后、向上弧形繞行,用劍刃 抄掛;左手劍指在劍尖向后繞行時沿右臂收至右肩前;與此同時, 身軀前傾半面右轉,眼視劍尖(圖3-25)。
上動未停,身軀半面向左轉正,左腳向前上步,左腿屈膝, 右腿伸直;與此同時,左手劍指從右肩前直臂向上、向前、向下弧 形繞行;右手握劍隨之使劍尖繼續(xù)直臂向上、向前、向下,由左腿 外側向后、向上繞行,用劍刃抄掛;在劍尖向后繞行時,左手劍指 肘微屈附至右腕上面,手心朝下;身軀隨勢半面左轉;眼隨劍尖 (圖 3-26)。
上動未停,身軀半面向右轉正,右腳向前上步,右腿屈膝, 左腿伸直;與此同時,右手握劍使劍尖繼續(xù)直臂向上、向前、向 下、由右腿外側向后、向上繞行,用劍刃抄掛;左手劍指隨右腕轉 動,在劍尖向后繞行時沿右臂收至右肩前,拇指一側貼身,劍指朝 上;身軀半面右轉;眼隨劍尖(圖3-27)。
要點:線路須走圓,劍身要近身;抄掛時使劍由小腿下面向后 繞行,不能由大腿上面向后繞行。
(十四> 屈腿后舉探海前指(蝎子翹尾)
前動不停,身軀半面向左轉正,前俯至水平部位;右手握劍在后 向上直臂斜舉’鉗把使劍尖朝前將劍平舉于上方,刃分上下,手心朝 右;左手劍指直臂向前平伸指出,手心朝右,劍指朝上;同時,右腿 伸直站立,左腿屈膝從身后向上舉起,大腿舉至水平部位,小腿豎 起,左腳腳面繃平,腳尖朝上;抬頭挺胸;眼視劍指(圖3-28)。
要點:站立要穩(wěn),身要水平,小腿要豎;右臂斜舉使劍柄接近 左腳平齊,劍身平舉使劍刃分為上下;站立要堅持2秒鐘以上。
(十五)點步下格(柳樁拴馬)
左腳從后向東南方落步,身軀稍直起半面右轉朝向西北;右手 握劍使劍尖由頭頂上方向左、向后盤旋繞行,左手劍指隨身轉動不 變;隨即,左腿屈膝下蹲,重心 后移,右腳向后撤步以腳尖在左 腳內側虛點地面,右腿屈膝;右 手握劍用劍刃從上向前、向下直 臂滿把繞行,鉗把將劍柄向左腿 外側下方帶回,用劍刃后段向后 下方抽格,手心朝左,劍尖在前 上翹;左手劍指順勢附于右腕上 面,手心朝下,劍指朝右,兩肘 微屈,眼視劍身(圖3-29)。 圖3-29
要點:格劍是用劍刃從前向后抽拉,不要做成劈砍;點步屈膝 下蹲時須注意斂臀,防止拱背。
(十六)抹劍弓步前洗(白蛇吐信〉
右腳從身前向左邁步,左腿伸直,右腿屈膝;同時,右手 握劍臂內旋手心朝下用劍刃直臂從左向前、向右弧形磨轉平抹;左 手劍指則臂內旋拇指一側朝下直臂向前、向左弧形平繞;眼視西北 方(圖 3-30)。
上動未停,左腳從身后向左跨一步,右腿伸直,左腿屈膝, 成左弓箭步;右手握劍與左手劍指一起分由兩側屈肘收于腰際,手 心均朝下;劍身仍扁平,劍尖朝向西北;身軀也仍朝西北;眼視前 方(圖 3-31)。
右手握劍用劍尖向西北方直臂平伸洗刺,劍柄稍高過肩, 劍身扁平,刃分左右,劍尖斜朝上,手心朝下;左手劍指在洗刺的 同時直臂前伸附于右腕里側,手心朝下;眼視劍尖(圖3-32)。
要點:此動要注意身步與劍的方位,身與劍始終朝向西北,步 法移動始終朝向西南;洗刺時意味著洗刺對方的咽喉,因之劍身與 臂須稍向前上方斜伸。
(十七)弓步劈劍(吳剛伐桂)
身軀半面右轉向北,左腿直起,右腳從身前向左邁步,兩 腿前后交叉;與此同時,右手握劍使劍尖擺向左側,臂內旋屈肘滿 把將劍柄向上提至額前,手心朝前;左手劍指仍附于右腕不變;眼 視右側下方(圖3-33)。
左腳向左移步,身軀右轉,左腿伸直,右腿屈膝,成右弓 箭步;右手握劍用劍刃向上、向前、向下直臂弧形繞行螺把下劈, 劍尖斜朝下;左手劍指向上、向后直臂弧形繞行斜舉,劍指斜朝 上;眼視劍身(圖3-34)。
要點:身稍向前探,兩臂成斜直線,肩松沉,腰塌勁,胯下 墜,兩腳踏實,劈劍有力。
(十八)云劍盤腿平斬(烏龍擺尾)
右手握劍臂外 旋手心朝上;右腳向后 退步,身軀右轉向南, 兩腿微屈膝;左手劍指 隨身轉動;同時,右手 握劍將劍柄收至左胸前 (圖 3-35)。
上動未停,右 手握劍擺動前臂使劍尖從左向前、向右、轉動手腕向后、偏身由右耳上面向左繞行盤旋 (圖 3-36)。
上動未停,右手握劍臂內旋繼續(xù)使劍尖向前,直臂向右繞行 盤旋,用劍刃螺把橫斬,手心朝下,劍身扁平,刃分前后,劍尖朝 右;與此同時,身軀直起,右腿屈膝半蹲,左腿屈膝盤于右大腿上 面,左腳腳面繃平,腳尖朝右,成盤腿半蹲平衡;左手劍指屈肘舉 于左耳側,肘尖朝左,手心朝上,劍指朝右;眼視劍身(圖3-37)。
要點:盤腿平斬,右大腿須屈平,左腿以踝關節(jié)上端部位擱置 于右腿上;身要正直,防止聳肩拱背;兩肩須向后張展,防止縮 胸;劍臂肘腕要平直。
第三段
(十九)撩劍提膝獨立上架(黃鶯上架)
1.左腳向左側落步,身體左轉,左腿屈膝,右腿伸直;同時, 右手握劍以腕關節(jié)為軸,轉腕使劍尖從右向下,由身前向左、向 上、向右繞行一周,直臂滿把將劍柄沉向腹下,手心朝向身前;左 手劍指在劍柄下沉時屈肘由身前向下附于右肘處,手心朝下,劍指 朝右;眼視劍身(圖3-38)。
上動未停,右手握劍直臂向前擺,用劍刃前端向下、向前 弧形繞行螺把撩起,肘微屈,手心朝上,劍柄高與肩齊,劍尖斜向 前下方;左手劍指仍附右肘不變;眼隨劍身(圖3-39)。
上動未停,右手握劍以肘關節(jié)為軸,轉肘使劍刃前段繼續(xù) 向上,由左肩外側向后、向下、向前繞行一周反撩,肘微屈,手心 朝右,劍柄高與肩齊,劍尖斜向前下方;左手劍指不變;眼隨劍身 (圖 3-40)。
上動未停,右手握劍臂上舉將劍滿把向上平舉架起,肘微 屈;同時,身軀向右轉,右腿伸直站立,左腿屈膝在身前提起,左 腳腳面繃平,腳尖朝下,成獨立步;左手劍指向左側直臂平伸指 出,手心斜朝右,劍指朝上;眼視劍指(圖3-41)。
要點:撩劍向前繞行時,須注意使劍靠近身體;向上架劍,劍 須橫平,刃向上下分清;身法保持正直,站立須要穩(wěn)固。
(二十)掛劍叉步下刺(織女擲梭)
1.劍尖劍指方位不變,身軀向左轉向前俯,左腳向身前落步; 右手握劍使劍尖向前、向下繞行插伸;左手劍指方位不變;眼視劍 尖(圖 3-42)。
上動未停,劍尖劍指方位不變,身軀左轉向北,右腳向東 跨步,兩腳開立;左手劍指即附于右腕;右手握劍在右腳跨步轉身 時屈肘使劍尖從下向左、向上、向右繞行抄掛,將劍柄鉗把提于左 肩前,右肘肘尖下垂;此時左手劍指仍附右腕,肘尖向左撐起;左 腳在劍尖向右繞行時從身后向右插步,兩腿前后交叉,右腿屈膝, 左腿伸直,成交叉步;眼隨劍尖(圖3-43)。
身微前俯向左傾斜;右手握劍臂內旋用劍尖向右側下方直 臂斜伸螺把下刺,手心朝向身前;同時,左手劍指向左側上方直臂 斜舉,手心朝向身前;眼視劍尖(圖3-44)。
要點:此動是橫向跨步,轉身時須要注意劍與劍指的方位不能 變動;叉步下刺時,身軀向左傾斜45°,左腳跟微離地面須有向 下的蹬踩勁,兩臂成斜形直線,背須挺,腰須塌。
(二十一)翻身弓步劈劍(泰山壓頂)
身軀從左向后上翻轉;與此同時,右手握劍滿把使劍尖上翹從 東向下、向西隨身翻轉繞行,左手劍指從西向上、向東隨身翻轉繞 行;而后,身軀直起左轉向東,左腿屈膝,右腿伸直,成為左弓箭 步,同時,右手握劍從西屈肘將劍提起,用劍刃從上向前、向下直 臂繞行,螺把劈砍,臂平舉,手心朝左,劍尖斜向前下方;左手劍 指則從東直臂向下,由左腿外側向后、向上繞行,屈肘環(huán)舉于頭頂 上方,手心朝前,劍指朝右;眼視劍尖(圖3-45)。
要點:翻身時須將腹挺出,身軀向后上翻起之后即轉身,使翻 與轉接連一起;劈劍時左腳要微向前移步,弓箭步要點同前述。
瀏覽2,14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