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宇度撰《益部談資》:“有夔州府城西開元寺……國初 張三豐與僧廣海善,寓于寺者七日,臨別贈詩云:深人浮屠斷事 情,奢摩他行恰相應(yīng)。無花隱隱呈微瑞,風(fēng)葉瑯瑯泳大乘。密室 盡間云作蓋,空亭夜靜月為燈?;赇N影散無何有!到此誰能見老 僧。并留草履一雙,沉香三片而去。后海以詩及二物,獻(xiàn)之文 皇。,’
武當(dāng)山玉虛宮,有萬歷五年(1577年)《重建仙樓碑記》 云:“文皇帝特遣侍郎胡持書延請,仙隱而弗見,瀠奉其笠、 杖而還?!贝吮旰脽o恙,乃是提督大岳太和山,內(nèi)官監(jiān)太監(jiān)柳 朝立。
朱國楨撰《皇明史概》有云:“文皇遣胡瀠實是訪張三豐 ……三豐曾到武當(dāng),故有此行。今其鐵笠猶藏山中,大如傘已 略有破碎矣?!贝藭孕?qū)懹诼?yīng)四年(1570年),說明當(dāng)時鐵 笠還在,何時毀壞,不得而知。
寶雞金臺觀,知縣朱炳然刻石詩云:“寶雞金臺觀乃張三豐 修真處,三豐九節(jié)杖、混元衣在焉。尋真何處覓層城,觀起金臺 接太清。鳩杖尚留九節(jié)在,霞衣猶見五銖輕。聞月野鶴亦自適, 流水桃花空復(fù)情。歌罷懷仙一長嘯,昔陽紅照萬山明。”此碑無 年月記載,朱炳然任寶雞縣令,是在萬歷三十九年(1611年), 纂修《寶雞縣志》,碑也只有在這段時間所刻。另有一碑為范宗 鎮(zhèn)《謁仙師張三豐洞》題詠有“九節(jié)蒼藤杖還在”之句。
王兆云輯《白醉瑣言》記有:“三豐異物,張三豐在甘州, 留三物而去,其一蓑笠,其二為藥葫蘆,人有疾者,或取一草投其中,明旦煎湯,飲之疾立愈。其三為八仙過海圖,中有壽字 ……皆為中貴取去?!钡恢藭诤文??好在前有王世貞訂 閱,此物當(dāng)時在張指揮家。
《獻(xiàn)徵錄?張三豐傳》有:“嘗至甘州張指揮家,遺一中袖 及葫蘆……所留楊氏小鼓,戛大鏞不能混其聲?!笨滴跛氖荒?(1702年)纂修《岷州志》,乾隆元年(1736年)的《甘肅通 志》亦有記載,文字微異,內(nèi)容完全一致。
《賽林雜俎》中有《張三豐食器》云:“嘗居穎州迎樣觀, 遺像一、食器一、容斗許,署貯肉不腐?;煸乱唬枚缧?, 好事者,易其領(lǐng)輒敗。冠一,質(zhì)古有摩云態(tài)?!币^善等纂修的 《江南通志》云:“迎祥觀……遺有混元衣,衣至今猶存?!?《安徽通志》和《阜陽縣志》中也有記載。張三豐弟子張古山 居住迎祥觀,在永樂時,任武當(dāng)山太和宮提點之職。
瀏覽1,06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