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南拳北腿各有千秋 武術比賽實力分析
來自全國各地的武術英杰,22日會師北海,各顯 神通,紛爭魁首。在四類競賽項目中,長拳與太極拳, 人才濟濟,爭奪最熱鬧。
長拳類有:1958年全國武術冠軍上海蔡鴻祥,他 的拳腳以干凈俐落、舒展大方著名,多次在全國比賽中 獲得好評。四川的綿拳名手藍素貞,這次也重披戰(zhàn)袍, 再度出馬,她那造型優(yōu)美、富于旋律的綿拳,頗有聲 望。廣東、廣西的南拳武士陳昌棉、謝有源,他們的拳 風樸實、粗曠有力,富于“陽剛之美”。后起之秀上海 李福妹、吉林韓明男,則以快速、穩(wěn)健見長,他們曾在 今年全國青少年武術運動會上分獲青年組、少年組全能 及長拳單項冠軍。老將新兵各恃所長,桂冠屬誰,頗難 預料。
太極拳類有:兩次獲得全國冠軍的廣西潘淑儀,太 極拳練得輕靈、均勻、姿勢正確,榮登寶座的希望最 大。上海楊炳誠和濮冰如,太極拳打得勢正招圓、氣沉 勁整、功夫頗純,這兩位老將童心猶在,將與小潘一爭 雌雄。內蒙古金淑貞是去年青少年武術比賽太極拳亞 軍,近一年來下了一番苦功,成績有顯著提高,可能與 小潘大有一拼。云南于書芬、黑龍江張繼修、陜西翁積 秀、北京李秉慈,也都達到圓、正、穩(wěn)、沉的要求,功 底不淺,他們都有進人前8名的可能。
長器械方面,參加角逐的有黑龍江劉洪仁、吉林嚴 廣才、安徽龔傳仁、上海邵善康、北京楊僧寶、四川肖 應鵬、山東劉金芳、廣東梁士豐等。各路槍、棍將有一 番精彩的“廝殺”。
短器械方面,北京成傳銳、吉林安天榮、黑龍江于 立光、山東范桂娥、安徽徐淑貞,他們在全國武術比賽 中都是名列前茅的劍手,并擅長“行劍”,這是一批出 色的好手。四川馮素君、上海丁金友、山東徐學義、遼 寧徐其成也是引人注意的精兵良將。
總之,南拳北腿,各有千秋。四項冠軍將屬誰,目 前尚難肯定,這紙上談兵僅是賽前閑談而已。
二十三、群英比武
來自二十五路的173名武術運動員,從22日到24 日在北海體育場展開長拳、太極拳、長器械和短器械的 比賽。群英薈萃,老少共聚,在全運會的武術比賽場上 各顯絕技。
年小功深,劍法清晰
寒光閃閃,一位年僅12歲的云南小姑娘于琴玲正 在南場表演劍術。別看她年齡小,功夫可不淺,一路劍 舞得有招有勢,動靜分明。你瞧,她抽、帶、擊、刺, 劍法清晰;起、伏、頓、挫,韻味十足。真如古詩所 云:“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這個姑娘 年幼時體弱多病,在校學習常請假。如今武術使她練就 一副好身材,在場上來回蹦跳,顯得多么矯健可愛?,F 在,她還是一位“三好”學生,因病缺課的現象早已消 失。
昔日病號,今成英豪利落、毫不費勁,給人在緊張中有一種輕快的感覺。劉 國富不但武術練得好,在生產上還是能手。從1953年 以來,他一直被松江拖拉機制造廠評為“先進工作者”, 同時還榮獲哈爾濱市共青團“技術革新者”的稱號。但 是,這個在拳術場上生龍活虎般的小伙子,誰會看得出 他過去曾是肺病、淋巴腺結核、氣管炎和關節(jié)炎等多種 疾病的患者。武術幫他從病魔手中奪回了健康,使他在 武術場上逞英豪,勞動生產立功勞。
英雄出少年
這次大會上涌現出了不少技藝高明的少年新手。吉 林省選手韓明男,才13歲,擅長槍術。他把上的功夫 不錯,出槍平直,后把穩(wěn)固。一路“六合槍”舞得寒星 點點,疾若游龍,達到了“槍顫步碎”“把不離腰”的 境地。他以8.5分的成績獲得了長器械的冠軍。其他像 山東省的13歲選手范桂娥、黑龍江的13歲選手于立 光、陜西省的15歲選手徐毓茹,都分別獲得短器械、 長拳、太極拳的第三、四,第六,第七名。這些少年武 士,在黨對民族形式體育運動的大力提倡下,積極參加 了武術運動。他們年少志豪,在競賽中以超人的武藝超 過長者。人們欣慰地看到我國古老的武術運動已經注人 了大量的新血。
二十四、訪嵩山少林寺
峨峨五乳峰,奕奕少林寺, 海內昔橫流,立功自隋季。 宏構類宸居,天衣照金織, 清梵切云宵,禪燈晃蒼翠。 頗聞經律余,多亦諳武藝, 疆場有艱虞,遣之捍王事。
——顧炎武從小練武就常聽說有少林一派,后來在家鄉(xiāng)聽山東 快書斌:松傳>,里面也道及“武松學藝到過少林寺”。I 多少年來我一直想親身到少林寺看看。1959年的夏初,丨 國家體委為了整理南拳,由3人組成的武術研究小組在去湖北、廣州、溫州的途中,順便走訪了聞名全國的嵩山少林寺(注:一同走訪少林寺的共5人。有國家體委 運動司司長李夢華,體育報主編裴植,及武術研究小組 成員毛伯浩、王子章、蔡龍云)。
嵩山少林寺在河南登封縣西北嵩山少室五乳峰的下 ^ 邊。我們從鄭州坐汽車出發(fā),一過登封,汽車便繞著山道行駛。那天正是陰天,間歇地飄灑著牛毛似的雨點。 在那云霧籠罩的崇山峻嶺中,汽車轉彎抹角,時急時 緩,處處得提防著墜車的危險,然而也給我們帶來了峰 回路轉的趣味。汽車行駛了大約五個多小時,在山峰環(huán) 抱的萬綠叢中,隱約地看到少林寺的赫墻。
汽車一直把我們送到了少林的山門,從山門到少林 寺還得步行一段路。關于少林寺的山門,過去有著種種 傳說,有的說少林寺的山門設有翻板、陷坑等等的機 關,要人少林寺非有輕身功夫飄身而過不行,否則就會 腳踏翻板陷人機關之內。有的則說少林寺的山門裝置著 手腳都能活動的木人羅漢五百尊,到少林寺學武藝的 人,當出師下山的時候,必須從五百尊羅漢之間打出 來,打得出來的就算武藝學成了,打不出來的還得退回 去再學3年。但是,出現在我們眼前的山門,只是一條 不太寬的僅能開得過一輛汽車的山道,左首是深度莫測 的少陽溪;右首是高聳人云的五乳峰。山道附近有七八 間民房,里面住著當地的農民。我們后來向少林寺的德 根法師問起過去的山門情況,據德根法師告訴我們,少 林寺最早的山門,兩邊原有一丈多高的四大天王,山門 內有二十多所房屋,里面住著好幾百身懷絕技的僧兵, 終日練武,守衛(wèi)著這條通向少林寺的要道。從這里,不 難看出所謂的翻板和五百木羅漢等傳說,要受了舊的神 怪武俠小說的影響,把少林僧兵守衛(wèi)山門的事夸大和神 奇化了。
進山門一直向西便到了少林寺。寺門朝南,面對 著屏風一般的少室山,中間隔著一條少陽溪。寺門的匾 : 額上橫書“少林寺”三個大字,據說是明代書畫家董其昌的手筆。后來少林寺遇火,把其中的“少”字焚燒掉 了,不知由哪一位書法家又摹擬董體補寫了一個“少”字。粗看上去三個字的筆法完全一模一樣,分辨不出哪 是原來的,哪是后來補寫的。但經德根和尚一說,再細 看時就覺著那個“少”字和“林寺”兩個字,確實有點 不大一樣。
少林寺是后魏孝文帝在太和十九年的時候,為天竺 僧人佛陀禪師創(chuàng)建的。隋文帝時期一度改名“陟岵寺”,
到了唐代又復名為少林。佛陀禪師剃度的嫡派弟子,有 許多是會武術或其他民間體育項目的。像惠光和尚,在 12歲的時候,曾在洛陽城天街的井欄上反踢毽子,一 口氣能連續(xù)反踢五百多。佛陀感到很驚奇,就把他剃度 為少林寺的小和尚。佛陀一系的少林二祖稠禪師,傳說 他當小和尚的時候,體質比較薄弱,經常被許多會摔 角、拳擊的小和尚們作為戲弄的對象,而佛陀禪師卻放 |
任不管。后來稠禪師發(fā)憤練武,練得筋力非常強壯,拳 捷曉武,并且還能高來高去。 :走進寺內,首先看到的是一片碑林,大大小小有好 ;
幾十塊石碑,碑文多已模糊,看不清上面寫的什么。通 :過碑林到了前殿,前殿正中懸掛著達摩的畫像,除此再 沒有別的什么了。前殿的東廂房是住持僧人的宿舍,里面掛著些字畫,床鋪桌椅,布置得倒很簡樸雅潔。西廂 房是藏經庫,里面除藏著一些經文之外,還有一些字帖 : 和書籍。廂房的后面,東西有兩間狹小的房屋,上面有閣樓。在西面那間小屋的門后,我們發(fā)現了一把滿身鐵 銹的破舊大刀,它的木柄、鐵鋒,長度有一人高。從這 : 把刀的鐵銹看來,少林寺的僧人對舞刀弄槍這一行,恐 :怕已經有很長很長一個時期不再進行鍛煉了。
在前殿,我們休息了一會兒。寺內的僧人告訴我們 說,少林寺在隋朝末年遭到一次焚毀,在清朝康熙年間 又遭到一次火焚,最后一次也是最厲害的一次是民國年 間,軍閥混戰(zhàn),映及少林。那時軍閥樊鐘秀的部隊曾經 駐扎在少林寺內,另一個軍閥石友三向樊進攻,樊退走 之后,石認為少林寺掩護樊,于是舉火燒山,山門燒毀 了,寺內的房屋燒塌了。因此,我們現在看到的只有幸 存的前后殿了。
后殿是羅漢堂,方磚鋪成的地面上有著前后左右排 列得很整齊的、數十個斗大般的、陷低下去的坑痕。據 說,這是少林寺和尚過去練功所留下的痕跡。傳說少林 寺的和尚經常在這羅漢堂內集體鍛煉武術基本功里的 “站樁”,由于腿上的功夫很深,站著站著就把方磚的地 面給踩陷下去了。
“站樁”是武術基本功訓練腿部力量、發(fā)展穩(wěn)固素 質的一個項目。不論是太極、形意、八卦,以及查、 花、炮、紅和華拳等拳派,在基本功訓練里面,都是把 “站樁”作為腿力訓練的必要手段?!罢緲丁币话愕夭?取馬步樁、三體式和虛步粧。少林寺的“站樁”,也是 采取馬步粧的。據說少林的馬步粧是“四平馬”,要求 兩肩兩腿都要平正。肩平則身軀必然正直,腿平則兩膝 必然外展,氣沉丹田,十趾抓地,這樣對訓練腿力更有 效。
“站樁”日久,確實可以使腿部力量增強。在行拳 走勢時達到“穩(wěn)如泰山”的穩(wěn)固標準。然而,是不是會 把方磚的地面給踩踏成斗大般的陷坑呢,倒是令人難以捉摸的一個問題。可能是后人對這項武術的愛好,把它 神話化了。
在配殿里,我們看到了十三和尚救駕唐王的壁畫。 壁畫的一角,畫著唐太宗李世民落荒而逃;中間則畫著 十三個少林和尚騎著快馬,手里拿著兵器,捆綁著王世 充的侄子王仁則。相傳唐初秦王李世民統(tǒng)率大軍向洛陽 王世充進攻時,王世充在離少林寺五十里地的柏谷地方 筑了一座轅州城,派他的侄子王仁則防守。柏谷是隋代 開皇年間高祖楊堅賜給少林寺的屯地,住在柏谷的少林 寺和尚志操、惠場、曇宗等十三人,乘機擒捉了王仁 則,翻越轅州城投歸到李世民方面,為李世民進攻洛陽 建立了軍功。后來曇宗和尚拜為大將軍,其他十二位和 尚倶不愿受官,賜地40頃,水碾一具。
壁畫最大的一幅是羅漢練武圖。上面畫著許多和尚 各執(zhí)“十八般兵器”捉對擊打。有的是刀對刀對劈,有 的是劍和劍對刺,有的是三節(jié)棍對槍,有的是單刀對 槍,其他如護手鉤、月牙鏟、方天戟等,樣樣俱全。人 物畫得個個精神飽滿,各具風姿,生動活潑。據說,最 早的八百羅漢壁畫是唐代名畫家吳道子所畫,現在的這 幅則是一位姓張的名手所畫。
另外還有一幅壁畫,畫著十幾個和尚在徒手較量武 藝。一對對攻守嚴密,大有相持不下的味道。旁邊則站 著一位身穿清代官服的官員,正在聚精會神地觀看著這 群和尚。從神態(tài)上看來,這位官員已被少林武僧的矯健 身手吸引住了。清代道光八年,滿族大員麟慶代替巡撫 祭祀中岳,他住在少林寺的時候曾經要求看一看少林寺 、 的爭法。那時候,統(tǒng)治者是嚴禁民間練習和學習舉棒
的,對教授和學習拳棒的人,地方官要逮捕究辦。少林 寺的和尚在麟慶面前,開始“諱言不解”,不敢承認他 們會拳法。后來,麟慶對和尚們說:“少林拳勇自昔有 聞……只在謹守清規(guī),保護名山,正不必打誑語?!鄙?林寺和尚才敢在殿前為他表演了拳法。麟慶看后,佩服 少林拳法“熊經鳥伸,果然矯健”。后面的這幅徒手較 技的壁畫,可能就是描繪的這段故事。
明代程沖斗編著的〈沙林棍法闡宗》一書中,曾言 及少林棍法源出緊那羅王。在少林寺的配殿里,我們看 到了供奉在那里的緊那羅王的神像。寺里的僧人向我們 敘述了一段關于緊那羅王的故事。
緊那羅王原先是少林寺廚房里的一個燒火和尚。元 朝至正年間,據說有一群紅巾軍圍困了少林寺,正在危 急的時候,忽然炊下有一僧人手拿撥火棍挺身而出,高 聲喊道:“眾法師不必驚慌,我自去應付?!闭f著便走 出了寺門,用撥火棍把紅巾軍擊退了。這個單身持棍擊 退紅巾軍的僧人,就是緊那羅王。眾僧都驚嘆他的棍法 高強,于是都學習他的棍法,這樣便演變成了后來的 “少林棍”。
少林棍法計有:“小夜叉棍”六路。“大夜叉棍” 六路,其勢式與小夜叉棍相仿,但步法之變換較為開 展?!瓣幨止鳌绷罚^陰手,即兩手均以陰把(兩 i 手虎口相對)持棍,能長棍短用?!芭殴鳌绷罚@套 i 棍法系兩人對打練習的棍法,兩人相排,一上一下,一 I 來一往,周旋回轉,活法而無定勢?!按┧蠊鳌?一路,i 乃開場起手之棍法,根梢相穿,一伸一縮,左右前后,I
少林棍法據說里面暗含著兵法的正、奇、虛、實、岡、柔、勞、逸、高、下、陰、陽、長、短等機變。比 如:上中下“四平”等勢,乃兵法的正合;“倒拖戟”
“倒拉鞭”等勢,乃兵法的奇勝。“分門定戶”,乃兵法 之實;“虛槍詐敗”,乃兵法之虛。“鐵牛耕地”,乃兵 法之以剛摧銳;而“閃賺穿提”,則是兵法之以柔制剛。 “孤雁出群”,乃兵法之以勞取捷;而“邊群二攔”,則 是兵法之以逸待勞?!案叽钚洹薄芭A山”,乃是兵法 的以高為勇;“鋪地錦”“白蛇弄風”,則是兵法的藏 用于下?!俺鍪譃殛枺帐譃殛?,捉圈外為陽,拿圈里 為陰”,正是兵法的“陰陽克制”之義。長技短用,則 有“一提金” “前攔搪”“鎖口槍”等勢。短技長用, 則有“單手劄槍” “刀出鞘” “風卷殘云”等勢。
棍法在明代以前就有“山東大攞”與“河北夾槍” 之分,從少林棍法的捉、拿、劄槍、鎖口等法看來,倒 是和河北地區(qū)的棍法具有“夾槍”的共同特點??上?= 林寺的僧人,現在沒有一個會這套“少林棍”的了。我 們沒有能夠看到這套著名的棍法,失望得很。
在許多傳說中,少林寺和尚抗擊倭寇的故事是非常 ! 動人的。
明代中葉,中國東南沿海一帶經常受倭寇的侵擾。I 劫奪財物,屠殺居民,擄掠人口,“男則導行,戰(zhàn)則令 先驅”;所擄婦女,“晝則繅繭,夜則聚而淫之”;所擄 I 嬰兒,“沃以沸湯,視其啼號,拍手笑樂”。倭寇給中 國人民帶來了難以罄述的痛苦和災難。殲滅倭寇,抗擊 侵略者,是當時廣大民眾的迫切要求。少林寺的和尚在抗擊倭寇這方面表現了他們的愛國主義。傳說在明代嘉靖年間,少林寺的月空法師接到了都督萬表的檄文,立 即帶領了三十多個武藝高強的和尚組成了一支僧兵隊 伍,開赴松江一帶御倭。在戰(zhàn)斗中,三十多個和尚個個 奮勇,用鐵棒擊殺倭宼甚眾。在那次戰(zhàn)役中,月空法師 和三十多個愛國的和尚全都壯烈犧牲,為抗擊倭宼的侵 略貢獻出了他們寶貴的生命。
這個傳說,一方面反映了少林寺在御倭中的愛國主 義精神;一方面也反映了武術是當時的國防體育,遇到 敵人侵略,即可以拿起鐵棒投入戰(zhàn)斗。
從后殿出來,我們很想請寺內的僧人領我們去看看 達摩禪師當年坐禪面壁的地方。有這樣一個傳說:達摩 禪師從天竺東來,游至嵩山,在少林寺的右面山上,面 壁9年,終日默然。由于坐禪的精神貫注,慢慢地把自 己的形象印射到石頭上去了。面壁石上的達摩形象,并 不是由人工刻畫的。寺內僧人對我們說,這塊面壁石現 在已經非常模糊了,沒有什么可以看的。同時山路阻塞 也難以走到那里。這樣我們只能順著僧人的指點,遙望 了一下西面的山峰。僧人還對我們說,在少林寺的西北角五乳峰上,離面壁石不遠處還有一個“面壁庵”,是宋徽宗時代建立的,里面有蔡卞寫的“達摩面壁之庵”: 的石碑。我們不能去一看面壁石,同時對面壁庵也只好 望“山”興嘆了。
到了少林寺總得看看少林派的武藝,我們向接待我 們的住持法師提出了這個要求。他說,少林寺過去有好 幾百和尚大多數都會武藝,一到晚上就練起來了,個個都很厲害?,F在少林寺和尚少了,會武藝的除了在鄭州存車還沒回寺的德根法師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和尚。除他兩人,其余的都不會什么武藝。我們問他會不會武 術?他說他并沒有學過。我們問他還有一個會武術的和 尚現在哪里?能不能請他來表演一下?他對我們說,那 個和尚到水庫的工地上幫助修筑水庫去了,不在寺內。
后來,由寺內的一位僧人陪同,我們在水庫的工 地上找到了那位會武術的和尚。這個和尚看上去大約 有四十多歲,人不壯,卻很精神。我們問他什么時候開 始練武的,他說他是“半路出家”,在他到少林寺的時 候,少林寺已經沒有幾個會武術的和尚了。他還是在30 歲左右的時候才跟德根法師學武的。我們問他是怎樣的 練法?他說開始練的時候得先“站樁”,等腿上有了些 功夫的時候才學拳。他說學的不多也不系統(tǒng),只學了少 林的小紅拳、大紅拳,就沒有再學下去了。當我們請他 表演一下時,最初他推說工地上很忙,同時多年不練都 忘掉了,不大愿意一顯身手。經不住我們再三地請求, 他終于在山路旁邊為我們表演了 一套少林派的紅拳。
拳路開始,他開步站立做了一個雙捧掌的“胸前托 塔”,把氣沉向丹田,聚精會神地投人了行拳“意境”。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睆乃@一出手,我們便曉 得他畢竟還是個行家。老練的武術家都是非常重視行拳 “意境”的。所謂行拳“意境”,就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 與拳法結合起來,做好行拳走勢的準備。一套拳法如果 不使之與思想感情結合,那么就僅僅是有“形”而無 “神”的形體動作了。接著,他由慢到快,閃展騰挪, 吞吐浮沉,開始了行拳走勢。只見他“動迅靜定”,動 時快如狡兔,靜時定如山岳,動靜的節(jié)奏感頗為明朗。 在忽起忽伏的表演中,只見他猛然一伏身子“唰”地來 了個“掃蹚腿”,這個動作做得不僅是快速,而且是干 凈利落,一點都不拖泥帶水。一套紅拳練得密而不亂,少而不疏,拳法奔放而又嚴守規(guī)矩。真是蒼勁質樸,豪 野粗壯,神形兼?zhèn)?。練完時,仍然面不改色,氣不上 涌。多年不練而還能練得如此,足見他往年的功底很 厚。
從少林寺回到鄭州,我們在那里訪問了德根法師。
德根法師從小在少林寺出家。據他說,少林派的拳 術有小紅拳、大紅拳、六合、通臂(不同于一般的通 臂),“心意把”則是少林派的絕招,輕易不對外傳。 他說,練“心意把”,必須“起橫落順,搖膀晃身,手 不離肋”。據他說,“心意把”練到功深的時候,一步 就能把地踩個坑。少林寺羅漢堂里的那許多坑痕,有的 是站樁踩陷下去的,有的卻是來回練“心意把”時踩陷 下去的。
“心意把”是否少林派的絕招?這個問題還待研究。
而“心意把”在過去普遍流行于河南一帶確是事實。據 我們知道它和流行于山西等地的“形意拳”還是同宗 呢?!靶囊獍选钡幕救?,有“頭拳、挑領、鷹捉、 粘手、橫裹”五拳,由這五拳化出來的套路運動則有 “古樹擺枝” “迎風貫斗”等等。
“心意把”的技法特點:靜時,全神貫注,內部充 實,外形安逸,以靜待動;動時,眼疾、手疾、步疾、 意疾、身疾,一動百動,全力齊出如猛虎撲羊。蓄勁的 曰寸候,像開滿了的弓一樣;發(fā)勁的時候,則像箭射出去 ; -樣。發(fā)勁的要點是蹬腿、縱腰、順肩、伸肘而達至于 把。概括地說,它的技法特點是“力聚勁整” “內外合一”。技法的特點使得“心意把”在練的時候,給人一 種“扎實有勁”的感覺,而一步就能把地踩個坑,恐怕 這里面還是帶有點傳奇性的夸大。
從德根法師那里,我們還聽到了少林寺練的棍原來 有兩套。一套是“少林棍”,另一套是“齊眉棍”。據德 根法師說,“少林棍”不如“齊眉棍”?!褒R眉棍”是 從鷂子嶺一個老者那里傳人少林寺的。而這兩套棍法,
都不像“心意把”那樣被少林派視為絕招。
我們還曾向德根法師詢及少林輕功如何訓練的問 題。據他說,過去少林寺的和尚有許多練輕功的。少林 派練武,本來分輕功和重功兩種。練輕功,腿上綁扎 15斤左右的沙袋,直著腿向上蹦跳,兩膝不能彎曲, 稱之為“旱地拔蔥”。練的時候還要求會運氣,使丹田 里的氣向上提起。如果直腿蹦跳,能夠跳過一塊直豎著 的磚那么高,就能屈膝蹬地縱起兩丈多高。他說,他所 知道的少林寺內最后的兩個練輕功的和尚,一個喚曾 俊,一個喚蘇廣,他們隨意一躍就是三丈多高。從他們 1 兩個圓寂之后,就沒有再練輕功的了。我們問他自己練 j 過這種輕功沒有?他說,他自己并沒有練過。
我們聽到過許多有關輕功的傳說,然而到現在,我們還沒有見到過一個像傳說中那樣的人物。這些傳說,恐怕也還是出于神怪武俠小說的渲染,把武術中鍛煉彈 跳的運動,過分夸大其作用罷了。
在鄭州,我們向德根法師學習了少林派的小紅拳和大紅拳。小紅拳共有五十五動,是由捧拳、白云蓋頂、| 推掌、縮身、扳手、捧腿、雙擺腳、斜打勢、踢腿、老 |;
: 虎大張嘴、云頂、七星式、單鞭、搶手、跨擺、沖天炮、蝎子尾、拍腳、盤肘、海底撈月、急手炮、陽錘、 陰錘、海底炮、五花坐山二十五個不同的動作姿勢所組 成。大紅拳也共有五十五動,其中有些勢式和小紅拳相 同。不相同的則有:抱拳、懷中抱月、砸錘、掘手、回 頭望月、爬掌、虎抱頭、提手炮、迎面掌、掘錘、斜飛 腳、十字腳、掄拳、砸地橛、三出手、鷂子翻身、鷂子 鉆林、雙擺蓮十八個動作姿勢。我們?yōu)榈赂◣煱堰@兩 套紅拳拍攝了照片,寫成了文字。由于我們武術研究小 組急于南進,沒能來得及學習少林絕招“心意把”,殊 覺遺憾。
很高興地訪問了久已向往的少林寺,總算了卻了自 己多年來的宿愿。而近來又有了新的心愿,很想在什么 時候能夠再去走訪一下少林之外的少林。福建的一些朋 友說,在福建泉州的仙游地方,也有少林寺,稱之為南 派少林。福建、廣東、浙江溫州的南拳,都是宗于南派 少林。另外,在河北薊縣的盤山也有少林寺,寺在盤山 紫蓋峰的下面,號為中盤。寺東山峰上有多寶佛塔;寺 西山峰上有華巖洞;寺東石壁下有紅龍池;再往東還有 晾甲石,相傳唐太宗李世民東征時,三軍曾在此處晾甲休息。據山東的一位到過盤山少林寺的老武術家對我 說,盤山少林寺的和尚也是會武術的。如果福建泉州的 i
少林寺稱為南派少林,那么河北薊縣的盤山少林寺倒也可以稱為北派少林。而河南登封的嵩山少林寺則可稱為中州少林了,因為嵩山少林寺正好居于南北的中間。看來,這南北兩端的少林寺,還不知道在什么時候才能親A去訪問一下呢!
瀏覽1,53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