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到了西北,并終于定居在隴右直到故世。
在隴右的數(shù)十年中,馬鳳圖在舊政權(quán)中先后擔任過縣長、 專員、廳長等職。他為人剛正不阿,既不肯趨炎附勢,又屢屢 觸忤權(quán)貴,故長期屈居卑位。但,在有限的權(quán)力范圍內(nèi),他努 力體察民痍,盡量辦一點有利于百姓的好事,因此,清譽流布 隴上,甘肅的故老耆宿至今猶念念不已。
作為一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積極參加者,馬鳳圖對于中國 共產(chǎn)黨所領(lǐng)導的人民革命寄于深厚的期望和同情,在白色恐怖 的環(huán)境中,盡自己的能力給革命以微薄的支持。早在20年代, 他在通縣曾掩護過著名共產(chǎn)黨人劉格平等同志,1928年,他 在狄道縣發(fā)起了規(guī)模很大的李大釗同志追悼會,為此受到甘肅 省政府的處分。30年代初,在日益高漲的抗日救亡運動中, 他與著名愛國將領(lǐng)續(xù)范亭將軍等人經(jīng)常聚談國事,抨擊時政, 多次撰文針破國民黨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不抵抗主義。在他的教 育和影響下,在西北軍任團長的長子馬廣達在著名的長城抗戰(zhàn) 之役中壯烈殉國?!拔靼彩伦儭卑l(fā)生后,他立即拜訪主持甘肅 政務(wù)的東北軍將領(lǐng)于學忠,表示擁護張、楊二將軍的愛國行 動,并公開發(fā)表贊賞控蔣行動的文章和電文。他的言行受到國 民黨政府的仇視,卻受到共產(chǎn)黨的好評。早在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 線建立之初,謝覺哉同志受黨中央之命來蘭州組建八路軍駐蘭 辦事處之時,在7月24日關(guān)于西安的日記中就寫道:/馬鳳圖 同情我們,”謝老到蘭州后,立即夜訪馬鳳圖,以后又多次交 談,謝老在日記中對馬鳳圖的開明態(tài)度和政治見解均給予了很 高的評價。正是在謝老等共產(chǎn)黨人的影響教育之下,抗戰(zhàn)期 間,馬鳳圖盡自己的力量掩護了不少在蘭州從事地下工作的共 產(chǎn)黨人和進步人士。1939年,還曾通過共產(chǎn)黨員劉奇夫等
向抗大捐款,向黨中央寫過表示支持中國共產(chǎn)黨抗日政策的 信。為此,曾受到國民黨特務(wù)機構(gòu)的迫害。
抗戰(zhàn)中期以后,馬鳳圖徹底脫離政界,以醫(yī)為業(yè),并曾在 西北師范學院體育系兼授武術(shù)課。在生活十分清苦的情況下, 他斷然拒絕了反動政府要他出任天水專員的委任。他盼望解 放,相信人民革命一定會勝利。1949年8月26日蘭州解放, 第三天,彭德懷、楊得志等一野負責人登門訪問,邀請馬鳳圖 出任勸說寧夏馬鴻逵軍隊和平起義的談判代表團副團長,他欣 然受命,立即隨解放大軍奔赴寧夏。經(jīng)過艱苦緊張的談判工 作,寧夏終于宣布和平解放。他為大西北的解放盡了一點心 力,受到黨和人民的嘉獎。
解放后,他謝辭人民政府所給予的物質(zhì)待遇,決心過自食 其力的新生活,用自己的中醫(yī)特長為人民服務(wù)。他醫(yī)術(shù)高明, 醫(yī)德高尚,受到蘭州市人民的交口稱譽,也得到黨和政府的好 評。自50年代到60年代初,多次被評選為全省衛(wèi)生先進工作 者,并出席過全國衛(wèi)生戰(zhàn)線勞模會議。
作為一個少數(shù)民族人士,馬鳳圖是一位關(guān)心民族事務(wù)的活 動者。民主革命時期,他就努力為爭取少數(shù)民族的平等權(quán)利而 奔走呼吁,言論慷慨激烈,是西北地區(qū)頗有影響的少數(shù)民族發(fā) 言者。在他主持甘肅省回族教育促進會時期,這個民間組織成 了回族先進分子的活動場所,地下黨員楊敬仁、張杰等都曾以 此為掩護,積極開展革命工作,宣傳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并 且為發(fā)展回族教育事業(yè)做出了一定成績。解放后,作為少數(shù)民 族人士,他堅持擁護黨的民族區(qū)域自治的政策,參與了寧夏回 族自治州和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的籌建規(guī)劃工作,積極向黨的民族 工作獻計獻策。可貴的是當極左路線侵害到黨的民族宗教政 策,以至于在某些方面出現(xiàn)偏差和失誤時,他頂著當時特殊的 、政治氣候,仗義直言,向某些負責同志提出頗具膽識的建言
為維護黨的民族政策的崇高威望而置個人的安危于不顧。
馬鳳圖是好學深思的學者,是博才多藝的飽學之士。他不 僅精通武術(shù),擅長醫(yī)學,而且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許多方面都有 濃厚的興趣和精霰的研究。久居隴右,使他對西北史地之學特 別留意,對隴右文獻和古今人物十分熟悉。他對西北歷史的造 詣,不僅得到隴上宿儒張鴻汀、慕壽祺的嘉評,而且也受到國 內(nèi)知名學者顧頡剛、白壽義、趙儷生等先生的推許。他兼好金 石碑版之學,廣泛搜求,精心鑒定;收藏之富,冠于金城。他 喜歡寫字,早年出入于黃庭堅、米南宮,晚年宗包世臣、康南 海之說,轉(zhuǎn)而主碑,氣韻高古,筆勢苕拙,一掃媚巧之態(tài)。評 者以為書如其人,仍是劍戟森然的武藝家本色。
馬鳳圖的一生經(jīng)歷了舊民主革命、新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 革命三個階段。他飽經(jīng)滄桑之變,閱歷既多,識見彌深。新舊 中國的天壤之別,使他堅信只有中國共產(chǎn)黨才能使中國擺脫積 貧積弱、任人宰割的處境;只有走社會主義道路,才能使中國 繁榮富強,使中華民族無負于五千年文明的驕傲,屹立于世界 民族之林。這是他積世紀的蹭蹬探索之苦所得的信念。即使在 十年劫難中,在備受凌侮的日子里,他的這一信念也未曾動 搖。
馬鳳圖的故鄉(xiāng)是近百年來人材薈萃的“武術(shù)之鄉(xiāng)”滄縣。 他生在一個有武術(shù)傳統(tǒng)的家庭里,又有幸自幼得名師指點。既 有家學,又有師承,武術(shù)上可謂得天獨厚。但他的成就主要還 是來自于他的勤奮探索,來自于他對武術(shù)的熱愛之忱,更主要
王琴齋自小雖體弱多病,然而卻聰慧過人,被私塾先生視 作“神童”。
由于王蘿齋的先天性哮喘時常發(fā)作,醫(yī)藥無效,而且漸有 加重之勢,父母親見狀愁眉不展,最后商量決定,讓小尼寶棄 讀投師,走習武健身之路。
說來也巧,以半步崩拳打遍天下的郭云深大師,就住在鄰 村的西馬莊(據(jù)對郭墓碑考證,郭原為東安莊村人,后移居西 馬莊)。而且,王、郭二家原先就有遠親之誼,王琴齋的父親 王本章還曾隨郭云深學練過形意拳,這種近鄰加遠親再加學生 的三層
而郭云深每日披衣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王羅齋站樁 處的腳印濕潤度,如充足的話,他微微點頭,表示可以去休 息;如欠量不夠,則虎目怒視。王羅齋馬上知趣地咬牙再站。 經(jīng)過大半年的刻苦站樁,始終醫(yī)藥不靈的哮喘病竟大大減輕, 精神面貌也煥然一新。1953年,王羅齋曾深有感觸地對身體 虛弱的14歲外孫胡魁英說:“你患的是先天不足童子將,后天 虧損四肢麻木,藥是治不了你的病。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 氣補。站樁時只要做到全身放松,自然呼吸,加強意念,就能 '練'好你的病,絕無副作用,好好站樁吧!”體健之后的王蘿 齋,又有了新的人生追求。
在朝夕相處的日子里,郭云深也觀察出王蘿齋年齡雖小, 卻悟性高,其天賦恐非常人可比。加上自己臥病在床時,小尼 寶忙前忙后,端水送飯,倒屎倒尿,不是親子勝似親子。
而郭云深每日披衣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王羅齋站樁 處的腳印濕潤度,如充足的話,他微微點頭,表示可以去休 息;如欠量不夠,則虎目怒視。王羅齋馬上知趣地咬牙再站。 經(jīng)過大半年的刻苦站樁,始終醫(yī)藥不靈的哮喘病竟大大減輕, 精神面貌也煥然一新。1953年,王羅齋曾深有感觸地對身體 虛弱的14歲外孫胡魁英說:“你患的是先天不足童子將,后天 虧損四肢麻木,藥是治不了你的病。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 氣補。站樁時只要做到全身放松,自然呼吸,加強意念,就能 '練'好你的病,絕無副作用,好好站樁吧!”體健之后的王蘿 齋,又有了新的人生追求。
在朝夕相處的日子里,郭云深也觀察出王蘿齋年齡雖小, 卻悟性高,其天賦恐非常人可比。加上自己臥病在床時,小尼 寶忙前忙后,端水送飯,倒屎倒尿,不是親子勝似親子。關(guān)系,使得年邁又患足疾本不再收徒的郭云深,破例地 收下了這個小弟子。
其人不能學,非其人不能傳??磥?,傳我之衣缽者非尼寶莫屬 了!……”郭云深主意一定,便在以后的教學中,對王蘿齋盡 授形意拳之真髓。郭云深對王蕓齋不時指點道:“站樁和練拳 時不光要處處相合,還要合中求開,要內(nèi)撐外抱,內(nèi)掙外裹, 在開合掙裹中突出掙力才能真正做到內(nèi)外鼓蕩,渾元一致?!?形意拳歷來講究“含胸”、“墜肘”;然而晚年的郭云深卻對王 茅齋說:“肘不張、胸不開,意就很難舒展,氣就不能松通, 精神也難提起來?!?“意、氣、力三者必須得合,不合則整勁無 從談起,但心與意合實為多此一舉,一個人的心之所想即意之 所在,原為一回事,哪有不合之理?”……
晚年的郭云深習慣盤腿坐炕,王蘿齋則立于炕下,師徒倆 就這樣一個教一個學地往來搭手?!粕钜簧娜瓕W精華 就這樣如慈母喂兒一般,“喂”給了王羅齋。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覺王琴齋隨恩師郭云深學拳 已有四個年頭了。在這四年當中,王多齋不僅技藝大進,而且 耳聞目睹了郭云深與人切磋武功的驚心動魄的不少場面。
有一天,王多齋正和師兄們在郭家大院內(nèi)練拳,只見院門 口不知何時站著一個高大肥胖的和尚。那和尚滿臉橫肉,雙目 射出兩道兇殘之光,點指屋內(nèi),口吐狂言:“貧僧特意從山東 趕來,就是要會會郭云深!是英雄,就出來伸伸手,別躲在里 面當壽種!……”
正盤腿坐在炕上的郭云深,聞言大怒,一聲大吼,奮然從 屋內(nèi)躍至院中,那和尚想趁郭云深立足未穩(wěn),搶先出拳,然而 郭云深的崩拳已閃電般擊出,那和尚驚叫一聲,騰空而起,摔 在籬墻之外。……王琴齋和眾師兄齊聲喝彩,那和尚灰溜溜如 喪家犬一般逃去后,眾人才忙將年邁而又患足疾的郭云深扶著 回了屋內(nèi)。
瀏覽297次